溫榆河公園二期將對公眾開放 成北京最大公園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了解到,溫榆河公園二期將于9月29日對公眾開放。二期工程的完工也標志著溫榆河公園全面建成,如期實現了“五年成型”的目標。溫榆河公園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成為北京最大的公園。開放后市民無需預約,即可前往免費游園。
這是溫榆河公園(朝陽段)的網球中心,可承辦專業網球賽事。
關注1
地跨朝陽、順義、昌平三區百萬市民可15分鐘到達
“隨著二期建成開放,溫榆河公園成為北京最大的公園。”北京市溫榆河公園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李文宇介紹,面積是奧森公園近3倍大。
溫榆河公園地跨朝陽、順義、昌平三區,是北京跨行政區域最多的大尺度生態空間。公園位于北京第二道綠化隔離帶內,地處溫榆河、清河、小清河三河交匯處,是城市副中心上游重要的生態走廊與防洪通道,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朝陽區約17.7平方公里,順義區約7.5平方公里,昌平區約4.8平方公里。公園一期12平方公里已于2022年開放,成為附近居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公園周邊有六大社區,我們測算過有百萬市民可以15分鐘到達公園。隨著二期工程的順利完工,公園整體規劃的30平方公里已全面建成,將成為周邊百萬居民的樂園,也是首都千萬市民的后花園。”李文宇稱。
作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確定的重點生態修復區域,溫榆河公園已成為北京城區規模最大和類型最豐富的自然帶。值得一提的是,公園內約9平方公里的區域采用留野、再野化、荒野化的管理理念,致力于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與保護。截至目前,公園內記錄到的動植物已超過880種,5年內新增超過200種,生態系統多樣性與物種多樣性呈現穩中向好態勢。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北方狹口蛙等在此安家。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大鴇、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頻頻到訪。
關注2
蓄滯洪量達1200萬立方米為首都防汛安全添堅實屏障
溫榆河公園二期的建成,戰略意義遠超休閑游憩范疇。這也是為什么它由北京市水務局立項建設。
“溫榆河公園被賦予了關鍵的城市安全職能,那就是北京城區最大的蓄滯洪區,其蓄滯洪量達1200萬立方米,是完善中心城區防洪體系和城市副中心防洪系統工程的重要節點。”李文宇向記者介紹,極端天氣下如果啟用這處蓄滯洪區,將有效緩解溫榆河下游尤其是城市副中心的防洪壓力。
蓄滯洪區與水庫、河道及堤防,并稱防洪工程體系“三大件”,用以分流河道的超標洪水。與“王牌”的水庫相比,蓄滯洪區是確保流域防洪安全的最后“底牌”。
通過科學的流域規劃和先進的水利設施建設,溫榆河公園實現平急兩用。平日是市民享受自然美景的樂園;遇到常規降雨時,公園是北京城區東北部的“大海綿”,積蓄雨水,并有效補充綠化和市政用水;在遭遇強降雨等極端天氣時,可迅速轉化為有效的洪水蓄滯空間,顯著提升城市應對洪澇災害的綜合韌性。
“這種前瞻性的設計理念,充分體現了城市規劃建設中安全優先、功能復合的原則,將公共空間的社會價值與安全效能最大化,為首都的防汛安全增添又一堅實屏障。”李文宇表示。
關注3
多樣化活動場地滿足全年齡段需求將成為寵物友好和露營友好型公園
如何成為“百萬市民樂園”和“千萬市民的后花園”?據了解,溫榆河公園內規劃建設了滿足全年齡段需求的多樣化活動場地,從靜謐的森林步道、觀鳥濕地、露營地,到充滿活力的草坪音樂節、創意市集,以及網球、羽毛球、乒乓球、馬術、馬球、匹克球等場地。
其中,朝陽段打造“五宜”融合的城市活力區,即宜居、宜業、宜商、宜學、宜游,注重與周邊城市功能無縫銜接,引入創新業態,創造就業機會,營造學習交流氛圍。昌平段聚焦“低碳溫榆·智創未來”主題,突出科技與生態深度融合,廣泛運用低碳、節能、環保技術,展示智慧園林、新能源利用等前沿理念,設置互動體驗設施,傳播綠色發展知識。順義段深入挖掘本地歷史文化底蘊,將地域特色、傳統元素與現代園林藝術相融合,成為延續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空間。
“我們希望把溫榆河公園打造成北京城市微度假目的地,讓公園成為大家周末度假休閑的好去處。”北京溫榆河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經理欒鳴表示,這里將成為寵物友好和露營友好型公園,大家可以帶著自己的裝備到免費露營區露營。
北京市水務局表示,下一步,溫榆河公園將按成長型公園定位不斷完善功能,按生態樞紐定位不斷延伸價值,堅持以水為脈,研究推進溫榆河生物多樣性生態廊道構建及更大范圍水網建設,持續釋放溫榆河公園的生態輻射效能。
這是溫榆河公園(昌平段)內的大片草坪,草坪上的環形裝置可以實時顯示“年、月、日、時”。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深圳:老工業區變“園林辦公室”年產值超60億
文化產業園區不僅帶動了周邊交通、環境條件的改善,還豐富了片區及社區文化生活,推動周邊區域品質整體躍升。如今,不少園區已成為所屬街道、全區乃至全市的文化名片,成為區域文化消費的熱點和重要旅游目的地【詳細】
北京大學教授俞孔堅在巴西墜機遇難
據悉,俞孔堅此行是為拍攝紀錄片《海綿星球》【詳細】
雄安的公園,究竟有什么不一樣?
從空中俯瞰雄安新區,最先映入眼簾的不是高樓林立,而是一條條翡翠般的長廊……雄安將城融入“綠”中,著力打造公園城市,讓“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處處是游園”成為現實【詳細】
貫徹國家公園法,推動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
《國家公園法》既體現了國家公園建設中“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的核心原則,也回應了社會公眾對高品質休閑旅游的需求,有助于規范國家公園旅游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