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如何做到“無水似有水”
桴海軒
魚鱗紋鋪地
“旱園水作”是我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種造園技法,指在無水或缺水的環境中,通過隱喻、地形處理、鋪裝設計等手法,營造出水的意境,使人產生關于水的聯想,達到“無水似有水”的藝術效果。園林大家陳從周先生稱其為“意到筆不到”“園無水而有水意,水不在跡而在意”,無水之處反能激發人們更豐富的關于水的想象。
簡單來說,所謂“旱園水作”就是在沒有水的園子當中通過一些手段,營造一些有關水的意境。想要體會其中妙趣,參觀者就需要自行“腦補”了。
一般來說,這一效果可通過幾個手段做到:
第一,通過抬高建筑的地基,壓低周邊的地坪,形成高度差,從而模擬出水面的感覺。較高的建筑好似小島,壓低的地面鋪上一些瓦片和鵝卵石就成了水面。這種高度差模擬了自然界水面較低,水岸較高的特點,水意由此滋生。
第二,鋪地紋理的設計。用卵石、瓦片拼出波浪紋或類似“河流”的樣子,這一做法使得地面平整細膩,類似水的質感,同時兼顧視線延伸,隱喻水面的開闊,給人以波光粼粼之感。
第三,園林小品營造。中國文化的含蓄內斂決定了這一技法具有“高深莫測”的特點,園林各種小景都可以變成水景的含蓄象征。如用高低起伏的連廊給人以水波之想象;在嵌理壁石時營造峻峭奇絕的形象,與石下小徑相配合,營造峽谷山澗的氛圍,均是其具體體現。
當然,在實際造園過程中,旱園水作的手法往往綜合使用,且以位于揚州的何園船廳為例,分析一二。
何園船廳,名桴海軒,位于何園東園牡丹廳之北。此廳四面開窗,兼顧花廳與四面廳的功能,是園主人待茶之所。在這里,通過造園者的精心設計,在無水之境營造出舟行水上的意趣。
首先,廳的名稱來自孔子“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桴”字指的是竹筏,而何園主人名芷舠,含義正是“一只載著香草的小船”。不僅如此,園主人做的官職是鹽官、糧官,均與船運有關,與船只有不解之緣。而船廳楹聯“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再次點出“船”的意境,船行水中,相伴而生,處處不提“水”,但處處是水,可謂含蓄婉轉。
其次,船廳所在位置被刻意抬高,與地坪高差超過半米,而廳的四面大量使用魚鱗紋鋪地,以瓦片豎鋪如水之紋理,以卵石點心如水之躍動,人為構建起舟行湖上的景致。不僅于此,在船廳北側的墻壁上,造園者還構筑了揚州特色的貼壁假山,假山勢蜿蜒如游龍,山腳散置湖石似磯岸,山間蹬道盤旋如峽谷棧道,與船廳形成“山崖臨水”的視覺關聯,造就了船廳“以意代形”的寫意美學。
旱園水作是我國古典園林中的一種常見技法,在北方與江南園林中均有例證,只是游人若是不解,往往會忽視造園者的獨具匠心。世界上許多事就是這樣:相見或許不難,理解未必容易,古典園林的美往往藏在不經意的一磚一瓦之中,需要我們深入理解,仔細尋覓,在含蓄中發現多情。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碩果飄香·豐涵海淀丨“梨”享生活 金秋味道
從“百果稱宗品最奇,餐冰咽雪食如飴。”的贊譽,到“梨者,利也”的美好寓意,金秋時節品梨已成為迎接秋天的傳統儀式。九月,海淀的梨園里碩果累累【詳細】
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變身時尚地標
2026春夏北京時裝周期間,首次作為主會場的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變身時尚地標,一場場時裝秀在這里輪番上演。連日來,一批新品在此首發亮相,不僅勾勒出時尚前沿的嶄新輪廓,也折射出產業升級的新趨勢【詳細】
南京:賣場轉型休閑街區 城市更新重塑社區生活圈
早上一杯咖啡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中午在美食市集享受口腹之歡,晚上走進盒馬NB挑選水果、生活用品。昔日家樂福老商超經過改造,已變身曼度·樂福里重新“上線”。記者昨天從南京市建委了解到,開業半月來,這里已告別“買了就走”的大賣場模式,成為面向煙火生活的“新客廳”【詳細】
綠色閱兵觀禮椅“落戶”北京6家公園
香山公園、國家植物園(北園)、北京動物園、陶然亭公園、紫竹院公園、玉淵潭公園近日迎來了來自天安門的閱兵觀禮座椅,為游園的游客帶來一份驚喜。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258把“橄欖綠”座椅已經在6家市屬公園安裝完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