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以及核泄漏事故后 日本進口鮮切花難激市場漣漪
日本東北地區遭受強地震以及核泄漏事故后,日常花卉消費受到影響。不久前,日本愛知縣豐明花卉市場的執行董事永田晶彥向記者透露,這次地震對日本花卉生產影響不大,但日本國民的日常花卉消費量減少,且花價下跌,這給對日出口鮮花量大的國家帶來了不少困擾。
面對日本市場的變化,近期,馬來西亞、哥倫比亞等國的鮮切花貿易商將目標轉向了消費量龐大的中國市場,希望用高品質鮮花打開中國高端市場,然而進展卻并不理想。從事進口鮮切花貿易多年的周奕談道:“價格還是影響進口鮮切花在國內銷售的主要因素,以淡季月季切花價格為例,進口普通品種的月季切花單支批發價約為5元,而國產月季價格一般只需要1元,且進口鮮切花的包裝、運輸等費用高,對于一般花店來說不可能承受這么高的成本。此外,國內的花卉消費起伏較大,以節日消費為主,淡旺季的需求量往往呈現波峰波谷的急劇變化,這與國際市場推崇的訂單式銷售相悖,所以讓不少國外鮮花貿易商望而卻步。
從事切花菊出口銷售、生產8年多的陳林認為:“對于國外鮮花貿易商來說,他們對中國市場會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規模小而零散的零售商缺乏組織規范性,絕大多數花店經營者和批發商都缺乏專業知識,對花沒有深刻的理解認識,他們無法將鮮花的內涵和美麗傳達給普通消費者,而真正了解花、喜愛花的只是金字塔尖的極少一部分人。其實哥倫比亞的月季和康乃馨等鮮切花產品很早就在中國進行推廣,但市場一直都無法拓展,就是因為大家缺乏對高端產品的認知,無法理解其真正的價值,再加上國內市場缺乏合理和流通的銷售渠道,產品和新品種的推廣進展緩慢,就此導致進口鮮切花遭遇尷尬。
消費量固定、價格和利潤空間平穩是大家對進口鮮切花的總體評價,不少貿易商表示,現在銷售的進口產品一部分是滿足市場對新奇特的消費需求,另一部分則是滿足少數品質要求高的客戶,每年的增幅很小。這次日本鮮花需求量減少,不少從業者擔心馬來西亞的菊花、哥倫比亞的月季和康乃馨將降低價格,出口目標轉向中國市場,對國內的鮮切花生產造成一定沖擊。陳林說:“我認為,長遠來看,進口鮮切花進入國內實際上是利大于弊,它們對我們自身的花卉生產造成的沖擊只是短暫的,但高品質產品的競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生產者和批發商的認識。眼下,我們的鮮切花生產水平和銷售方式與國外有很大差距,沖擊將會讓大家更清醒地認識到這種差距,進而努力改進。我們的生產不能僅僅依靠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大家必須具備危機意識,提高生產水平,并注重采后等環節。”
編輯:sunshine